一、日常清洁与防护 样品盘与加热室清洁
每次使用后,立即清理样品盘及加热室。使用软毛刷或无水乙醇擦拭样品盘,避免残留样品腐蚀金属表面(如铝制或不锈钢材质)。
加热室内部需用无绒软布清洁,防止纤维脱落影响称重精度。若存在顽固污渍,可蘸取中性清洁剂擦拭,但需确保清洁剂完全挥发后再使用仪器。
关键点:清洁前必须拔掉电源插头,避免触电风险;严禁使用腐蚀性溶剂(如丙酮、盐酸)或硬物刮擦,防止损伤传感器或加热元件。
触摸屏与外壳防护
触摸屏表面用专用玻璃清洁剂擦拭,避免使用含氨或酒精的清洁剂,防止屏幕老化。
外壳定期用干布除尘,防止灰尘进入仪器内部影响散热。若仪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,需用防潮剂(如硅胶干燥包)放置在加热室附近。
散热系统维护
每周检查散热风扇及通风口是否堵塞,用压缩空气吹扫灰尘,确保空气流通。
仪器连续工作2小时以上时,需暂停10分钟,避免过热导致传感器漂移或卤素灯寿命缩短。
二、关键部件定期检查与更换
卤素灯寿命管理
卤素灯使用寿命约5000小时,当加热速度明显变慢(如干燥时间延长30%以上)或灯光发黄时,需立即更换。
更换步骤:
关闭电源并冷却30分钟;
打开加热室后盖,逆时针旋转旧灯管并取出;
安装新灯管时确保接触点无氧化,顺时针旋紧后测试加热功能。
注意:更换灯管需佩戴防烫手套,避免烫伤或灯管破裂划伤。
称重传感器校准
每月用标准砝码(如10g)进行校准:
将砝码放置在样品盘中央,按下“校准”键;
仪器显示“校准完成”后,重复测试3次,误差需≤±0.001g,否则需联系专业人员调整。
若传感器受潮或受到冲击(如样品溢出),需立即重新校准。
温度传感器检测
每季度用温度校准组件(如红外测温仪)验证样品盘区域温度:
设置加热温度为105℃,待稳定后测量实际温度;
若偏差>±2℃,需调整仪器参数或更换温度传感器。
三、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
开机前检查
确认电源电压与仪器要求匹配(如220V±10%),插座及插头无破损。
检查样品室内部是否清洁,卤素灯表面无污渍或裂痕,否则需清理或更换。
样品处理与放置
样品需粉碎至均匀颗粒状(粒径≤1mm),取样量5-10g(根据水分含量调整),避免过少(<1.5g)导致检测误差或过多溢出。
样品均匀平铺在样品盘中央,关闭加热仓盖时确保密封良好,防止热量散失。
运行中禁忌
禁止在加热过程中打开仓盖,避免高温气体喷出灼伤皮肤或损坏传感器。
禁止触摸高温部件(如样品盘、加热室壁),需佩戴隔热手套操作。
若仪器出现异味、冒烟或异常噪音,立即断电并联系维修人员,切勿自行拆解。
关机与存放
测试完成后,按“停止”键待仪器冷却至室温(约30分钟)后关闭电源。
长期不使用时,断开电源,覆盖防尘罩,存放于干燥(相对湿度≤85%)、通风(温度10-30℃)的环境中,避免阳光直射或强电磁干扰。
四、故障应急处理
称重不准
可能原因:样品盘未清洁、传感器受干扰或校准失效。
解决方案:清洁样品盘,远离振动源,重新校准仪器。
加热异常
灯不亮:检查电源线是否接通或灯泡是否损坏,更换新灯管。
温度偏差大:检查温度传感器或联系厂家维修。
仪器死机
长按电源键强制关机,等待30秒后重新开机。若仍无法解决,联系售后技术人员。
五、维护记录与档案管理
建立维护台账,记录每次清洁、校准、更换部件的时间及结果。
保存仪器说明书、校准证书及维修记录,便于追溯问题根源。
每年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测,确保仪器性能符合标准(如精度±0.1%以内)。